先进事迹

   

一、始终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

在广东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,热爱教学工作,爱岗敬业,教书育人,能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;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,师德高尚,为人师表,充分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。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,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,先后主讲过全校性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“工程训练”以及“机械制造基础”、“工业工程基础”、“先进制造技术”等本科课程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,面向本科生开设了“数控车编程与操作”、“数控铣编程与操作”、“综合工程能力训练”等公共选修课,还指导本科生的“3+1”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。


二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,不断改进教学内容、方法和手段

多年来热心教学改革,积极主持和参加教学研究项目,在教学体系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成绩突出。

工程训练是高等学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,为满足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,科学地设置训练项目,并注重先进性、开放性、综合性和创新性,构建了“多层次、模块化”教学体系,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、工程意识以及综合分析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在此基础上,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,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。

在教学内容安排上,能够紧跟本学科当前技术的发展,科学设置训练项目,注重项目的先进性、开放性、综合性和创新性,不断增加先进制造技术的比例。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,对工程训练的课内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。设计了以数控加为主线、传统训练项目为辅的训练内容,并不断增加先进制造技术的训练项目,并将创新训练融入到工程训练的教学工作中。在完成基础训练的前提下,增加了综合训练内容,将原来的单一工种训练转变为多工种综合训练。注重特色项目的形成,在不同层次和模块上增加特色训练项目。在创新班和卓越工程师班的工程训练课程中设计了“惯性小车”训练项目,在综合工程能力训练的课程中设计了“艺术笔筒”的特色项目。学生通过进行作品的设计、加工制作、安装调试等环节,创新能力、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。在机械制造基础实验中,改变了以往仅仅进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,增加了精度设计、工艺设计等综合项目内容。并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,自制超声加工机床、电铸加工机床用于工程训练中。同时借鉴国外教学内容,在创新班和卓越工程师班引入国外教材进行教学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式训练、竞赛式训练、开放式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相结合的模式。

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“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教材”,该教材被评为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。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,2010年主编了“机械制造技术训练”以及“机械制造技术训练实习报告”,该教材于2015年进行了改版。

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,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,二等奖4;作为课程负责人所负责的课程《工程训练》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,主要授课课程《机械制造基础》被批准为省级资源共享课程。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,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及一般教改项目3项。

三、不断加强基地建设,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

积极进行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和规划,使训练项目和内容不断贴近科学技术的发展。近年来省财政和学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,从项目规划、论证、招标直至采购验收的全过程都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组织,新增激光加工机床、快速原形加工机床等先进制造技术设备数十台,丰富了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。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是大学生唯一一个工程训练中心,能够积极做好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工作,受到各校的好评。积极参与学校创新创业训练与孵化基地建设,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,组织和协调好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,取得一定成绩。所负责的工程训练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多个国家级的荣誉称号。

积极实施素质教育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做到教书育人,敬业爱生。建立了学生课外活动基地,组建了机器人和机械创新两个学生课外创新团队,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8项,省级10余项,校级和院级项目几十项。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,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以及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,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,取得可喜的成绩。近年来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奖励,包括: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、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;获首届金砖国家青年创客大赛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2项;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、二等奖5项,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8项、二等奖6项,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。指导学生授权申请发明专利70余件,授权7件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5件。

四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
  多年来一直关心、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,作为省级精品课程《工程训练》的负责人,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,不定期组织团队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,优化教学内容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,使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。已有多名教师晋升为教授、副教授,多名实习指导人员晋升为实验师。指导青年教师在全国机械制造基础/工程训练微课竞赛中获得二等奖。 吸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外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,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、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。 组织青年教师参编教材 ,在主编《机械制造技术训练》教材过程中,组织全部授课青年教师参与了教材的编写。

五、科研工作

  近年来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(100万);作为校方负责人主持广东省产学研重点项目2项,项目总经费180万元,其中到校经费52万元;作为主要参加者,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。201320162017年度被评为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。




地址: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(51006)  广东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

总访问量:
本月访问量:
今日访问量: